大姚县桂花社区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最高峰百草岭山脚,共有人口180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90%,是一个生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和谐文明的小山村。近年来,社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殷殷嘱托,通过“育头雁、抓教育、兴产业、强治理”,推动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频共振,形成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20年,社区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2年,上坪小组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做好,关键要有领头人。社区从选优少数民族村干部队伍出发,采取从现任村干部中“留”、从本土优秀人才中“选”、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引”的方式,选拔6名综合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党员进入“两委”班子,进一步充实壮大民族团结工作力量。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桂花学子座谈会等,摸排建立少数民族人才库,以“师带徒”的方式,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19名、致富带头人32名,培育了省人大代表王明芹、彝族歌手杞章芬等一批优秀人才。采取支部书记、支委成员与优秀少数民族青年“结对子”的形式,积极引导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向党组织靠拢,近3年来累计培养35岁以下年轻少数民族党员6名,其中2人已担任小组党支部书记,着力壮大少数民族党员队伍。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是敲锣打鼓一阵风,群众只有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他们才能在行动上跟从。社区从基本活动入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计划,以小板凳、小段子、小专题、小讲坛、小故事“五小”形式,对党员开展全覆盖教育培训。选拔16名优秀党员、少数民族群众组成8支“百草岭山下的宣讲团”,以“搭老根”、火塘会等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明白、讲透彻。以百草岭摄影大赛、作家协会交流创作为契机,年内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联建活动4场次,文化交流会3场次。结合本地民族文化,邀请3名“梅葛”“毕摩”非遗传承人编写《石榴红》《桂花飘香》两首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歌曲并推广传唱,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党组织强不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钱袋子“鼓”不“鼓”。社区坚持巩固传统产业,在继续发展壮大核桃等林果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带领群众种植金银花、黄精等中药材3000亩,拓宽促农增收渠道,形成核桃“顶天立地”、中药材“遍地开花”的喜人景象。2022年全村户均增收2000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聚力培强特色产业,深度挖掘“百褶裙”“贴布绣”等特色彝绣资源,成立彝绣合作社1个,开设彝绣经营店、车间工坊7家,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200余人。举办彝绣技能培训班5期,培养绣娘100余人,绣娘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4名绣娘入选大姚“十大绣女”。积极探索农旅融合路径,结合“百草岭登山徒步大赛”,将原社区办公场所改造为游客接待中心,在上坪等彝族村落打造特色民宿“垛木房”70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余万元,集休闲、娱乐、康养、餐饮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初具雏形。目前,社区正积极申创百草岭AAA级景区。
民族团结工作核心就是基层实现长治久安,只有把农村环境提升上去、矛盾纠纷化解下去、党群关系维持发展上去才是出路。立足社区乡土特征和民族特色,以彝族“红、黄、黑”为主色调实施农房外立面改造3000平方米,绿化村庄2200平方米。在推动乡风文明上,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13名少数民族网格长和网格员共办结民生事项2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15起。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全村党员群众按照规定审批办理红白喜事82件,累计节约办客资金40余万元,全村形成“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浓厚氛围。在促进党群连心上,组建志愿服务队2支,组织67名党员与179名少数民族群众“结亲”,开展志愿服务60余场次,解决困难问题217个,援助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保金映等8名桂花籍优秀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桂花社区始终坚持以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持续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桂花社区撸起袖子加油干。
稿件来源:大姚县委统战部
图文来源:桂花镇
- 城市民族公众微信
- 扫一扫加入我们
-
- 城市民族手机版
- 扫一扫别有洞天
-